1989年高发现场成都会议介绍_高发现场防治历史_中国癌症基金会

高发现场防治历史

1989年高发现场成都会议介绍

2010-12-10 14:13:00

 
 
李连弟同志讲话
    专门交流、讨论、总结肿瘤防治研究高发现场建设经验的会议,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首先,让我代表会议组织委员会向战斗在基层第一线的各高发现场的领导和同志、向各省市肿瘤防办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我国的肿瘤防治研究工作起步虽晚,但发展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不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一开始就着手抓了高发现场的防治与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 60年代、70年代相继建立了一批我国重点肿瘤的高发现场防治研究试点,其中一些试点在“六五”、“七五”攻关中起了或正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卫 生部及各省、市、自治区肿瘤防治规划的制定,又出现了一批新的高发现场点。因此,卫生部指示要认真总结我国肿瘤高发现场建设的经验,以便更好的推动和促进 我国肿瘤防治研究工作。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交流,在认真总结过去及现在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高发现场建设及其发展方向有一个比较明确、统一的认 识。例如:建立高发现场防治研究试点的必要性;建立现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现场的中心任务是什么;现场的考核及评价方法等。
    另外,自1986年各级肿瘤防办恢复以来,大家汇聚在一起交流防办工作信息,也是第一次,机会难得,所以我们把各省市防办工作情况的交流,也列入了这次会议的内容。
 
肖梓仁同志讲话
    我国进行肿瘤高发现场工作已廿余年,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国肿瘤高发现场建设经验交流会十分必要,对此我致以热烈祝贺,对来自现场第一线的同志表示衷心感谢。 会议的目的和要求等内容,李连弟主任已讲了,我表示同意。我们认为举行这次会议是及时的,认真总结回顾一下我国肿瘤高发现场廿余年的经验,科学的把现场情 况搞透,来自肿瘤现场的同志们有发言权,要把成就与问题充分讲出来,摆出来,有利于今后把握肿瘤高发现场建设的方向,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第二,流行病 学调查、现场研究是中国的优势,这个优势要充分发挥出来,首先国内要搞好协作。我们当然主张肿瘤研究向外开放,但国内协作好是基础。对国外协作要加强领 导,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第三,现场点怎么搞?尽管我国有支很好的肿瘤防治研究队伍,但资金短缺。卫生部上个月底刚搞好医药卫生与计划生育中长期发展纲 要,是领导与专家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在正在考虑“八五”规划,准备进一步向国家计委提出建议。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肿瘤课题也很多,不能全面开花,应当 有重点。最近卫生部部长办公会议专门研究了科技教育问题,明确提出在科技宏观管理中要强调有限目标,集中力量,加强协作,形成“拳头”的政策思想。我们希 望肿瘤高发现场也要有重点。总结经验不要泛泛谈,要解剖几个点,面上的可以借鉴,点面结合起来。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再三强调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当然包括依靠属于现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我国知识分子队伍是一支很好的队伍。我认为我国肿瘤防治队 伍也是一支很好的队伍,在人员不稳定,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希望今后在困难的条件下,继续努力,团结协作,为我国的肿瘤防治研 究工作做出新贡献。
                                                            (《中国肿瘤情报》 1989,(9):1-2)
 
高发肿瘤防治研究现场建设的若干问题   
    (一)癌症是对人类的一大严重威胁,是人类最主要的死因之一。据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年报,1980年时全世界人口44.5亿,每年发生癌症635 万例,其中发展中国家322万例。1989年统计年报指出80年代初期发展中国家每年癌症死亡230万例。现在世界人口已达50亿,由此估算,全球每年癌 症发病将是700万例,死亡500万例。在发达国家,癌症死亡多为第一、二或第三位死因,约占总死亡的15-25%。在发展中国家,癌症死亡约占总死亡的 10%。癌症危害的严重性已引起许多国家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纷纷设立由国家首脑直接领导的决策和咨询机构。各国议会多次通过专门提案,政府多次制订癌症 控制规划,从上到下建立了肿瘤专业机构,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肿瘤防治研究。美国每年为癌症耗费200多亿美元,仅国立癌症研究所每年的经费就 达20亿美元。日本15个科研优先项目中癌症占了3个。欧洲共同体各国在法国总统的倡议下,成立了癌症防治协调组织以协调步伐。癌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卫生战 略重点和科学研究重点………… 

                                   (李连弟,鲁凤珠,屠基陶. 《中国肿瘤情报》,1991 (2-3):37-39)

<< 上一篇:癌症高发现场防治的历史  ||  下一篇:没有了 >>

协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 |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 |
版权所有 @ 中国癌症基金会 卫网核总第9号 京ICP备06049373号
All Rights Reserved by Cancer Foundation of China